0592-5558758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分类
健康生活丨夏季安全健康管理
发表时间:2020-07-24

35℃

高温的“门槛”

(科学的研究表明空气温度达到35 ℃,和人体温度相差不多,这样没有温差,人体排出的热量无法有效的通过人体与环境的温度差来散失掉,所以人体会感到炎热,因此把35 ℃及以上定位高温)

“高温天气“的定义


2012年6月29日,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首次对“高温天气”作了明确规定。

《办法》指出,高温天气就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黄色: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橙色: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红色: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中暑的产生


中暑 (sunstroke):

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1)循环系统

2)消化系统

3)泌尿系统

4)神经系统   

容易中暑的5种人


正在服药的人: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心血管病患者: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

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引起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

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中暑的预防


喝水:

①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

②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

③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

④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

⑤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

⑥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

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

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

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及时散热:

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外出戴帽子:

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光头或头发不多的人。

外出不要打赤膊:

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穿浅色的衣服:

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多吃各种瓜类:

(1)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2)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3)苦瓜祛暑清心;(4)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5)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6)西瓜性寒凉,又清凉解渴。

多吃凉性蔬菜:

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

防暑降温药品:

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要常备。

TIPS:

  • 勿贪凉,不要让风直吹身体 

  • 夏季预防腰椎病、面瘫等,一定要避开冷风。“吹空调、电扇时,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

  • 在搭车、户外纳凉、洗浴、饮酒后,也应留意不要让风直吹头脸、腰等部位。”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多加留意。

  • 家里使用空调时,建议把扇叶调节为向上的方向;电扇不要对着人直吹,最好让电扇向下吹;尽量减少吹穿堂风这样的对流风;开车时,车窗不要开一条小缝,建议打开三分之一。

  • “疾病发生以后,不要耽误治疗,有的人容易终生留下后遗症。”医生提醒,除了注意控制空调的温度外,如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也可以多走动,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 除了贪凉,与身体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压力大、比较疲劳、休息不好等,都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感受风邪后就更容易病发

(来源:安全科)



网站地图